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规章制度 正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
2020-08-10 返回列表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 (班级管理)

第一部分 前言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建设高 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特制定《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 准》,从师德修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专业发展四个维度建立完 善的标准体系,通过统一制定师德修养、班级管理、专业发展培训课 程指导标准,分科制定学科教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进一步规范 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 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及国 家关于教师培养培训、员工发展核心素养、班主任核心素养等相关 文件精神及研究成果,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 准(班级管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旨在促进中小学班级管 理工作和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高班主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指导标准》适用的培训对象为班主任(或承担其他各类班级 管理工作的教师,下同)。 《指导标准》基于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任务及实践需要, 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员工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沟 通与合作等内容领域,开发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自我诊断量表,分 层分类设计培训课程。《指导标准》是国家、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市)、县(区)组织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的重要参考,是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以及中小学校设置班主任培训课程、 开发和选择班主任培训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小学班主任规 划个人专业发展和自主选择培训课程的行动指南。

一、基本理念

《指导标准》秉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员工为本、实践导向、 分层培训的理念,依照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领域,制订实践导向的 培训目标,开展班级管理能力诊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

(一)师德为先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融入班主任培训课程,注重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与道德 教育,引导班主任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热 心从教、依法执教、为人师表、关爱员工、团结协作,提升人格魅 力、学识魅力和职业魅力,做员工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 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能力为重 提高班级管理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重 点内容。各地、各教师培训机构应通过系统、分层、有针对性的培 训,促进班主任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全 面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

(三)员工为本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引导班主任遵循中小员工的身 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班集体形成规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 好地帮助员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员工全面 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实践导向设计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课程要重视实践导向。班主任培训课程 设计应依据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划分班主任的素养和能力,强调 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服务于班主任的工作实践。

(五)分层培训 培训设计者应以班主任专业发展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 据,根据班主任的不同发展需求,递进式设计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 容和培训方式。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强调基于能力诊 断,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核心能力划分层次、设计培训课程,促进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设计思路

《指导标准》在大样本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员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班主任在职学习的特点, 确定了班级管理能力培训目标和诊断班主任班级管理核心能力的指标, 开发了用于班主任自我诊断的“能力诊断级差表”,设计了与班主任班 级管理能力水平相对应的培训课程。

(一)确定班级管理能力指标和培训目标 班级管理能力指标的确定以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 依据,主要参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核心内容,以及国际比较研 究、大样本调研数据。义务教育小学段和初中段的一级指标相同, 指向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 组织、员工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沟通与合作。二级指标为相 应一级指标下的班级管理核心能力项,小学划分为 22 个二级指标, 初中划分为 23 个二级指标。培训目标的确定、能力水平诊断指标的 描述和培训课程的设计都基于能力指标进行。

(二)研发便于班主任自我诊断的“能力诊断级差表”班主任的培训需求是发展性的内在需求,源于班主任对自身班 级管理能力现状与培训目标“差距”的认知。基于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导标准》研发了“能力诊断级差 表”,目的是帮助班主任进行自我诊断,较直观地衡量自己现有的 班级管理能力水平,从而找准自身能力与培训目标的“差距”,激发主动培训的内在需求。

1.“核心能力项”认定并划分班级管理能力水平 班级管理能力水平是“管理班级、发展员工”的能力水平。《指导标准》按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事项,即“核心能力项”,来分别认定并划分班级管理能力水平。班级管理能力划分为四个等级。 四级能力水平依据各“核心能力项”的“级差点”及其相应的典型 行为进行划分。

2. 确定二级核心能力项的各自“级差点” 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的差别,并不完全是做同一件事的精熟度 的差别。不同能力水平的班主任,面对相同的班级管理工作,具有 不同的班级管理行为,具体到怎么想、如何做,其思维方式和行事 方法往往具有实质性差别。因此,《指导标准》在确认班级管理工作的级差点时,聚焦于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时所信奉、依据的内 隐准则(信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某一方面的差异,实质上是所信奉的内隐准则的差异。例如,二级指标的核心能力项“思想 教育”:一级水平的班主任管理方法简单机械,强调“我说你听”, 信奉“教师是权威”;二级水平的班主任积累了一定的个人教育经 验,强调“方法引导”,信奉“教育要有方法”;三级水平的班主任 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强调“以身示范”,信奉“教育贵在言传身 教”;四级水平的班主任关注顶层设计、教育时机,强调“潜移默 化”,信奉“教育是一种艺术”。

3. 围绕“级差点”描述典型行为表现 班级管理行为是班级管理能力的外在表现,处理同一件事情时,班主任不同的行为方式,标示着不同的班级管理能力水平。因 此,《指导标准》分别描述不同能力水平的班主任在处理该事情时可 能出现的不同的典型行为表现,用作班主任自我诊断。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核心能力项的表现是多样性的,《指导标准》只对相应能力项的典型行为进行了描述。

第二部分:培训目标与内容

包含培训目标、能力诊断、培训课程三个部分。

“培训目标”体现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目标的制订以班主任专业发展为中心,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等文件精神,体现以员工发展 为本,遵循中小员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员工发展指导和学 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凸显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应达到的要求。

“能力诊断”是在系统分析班主任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提供班 级管理能力水平诊断描述,为有效把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班主任 培训需求提供依据。《指导标准》提供了中小学班主任能力水平诊断 表,班主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某一领域进行自我诊断,分析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确定自己的培训需求。

“培训课程”针对班主任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进行设置,内设 若干研修主题,着眼于帮助班主任加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解,反思自身经验,提升能力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课程形式包括观点报告、专题研讨等,以满足不同班 级管理能力发展水平班主任的培训需求,凸显课程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从职责分工、培训方案制订、团队团队 组建、能力诊断工具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指导标准》的实施提出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重在引导各地培训机构及学校组建培训团队队伍,创新培训模式,开发诊断工具,建设课程资源,开展集中面授、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确保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


地址:中国 河南 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邮编:450046

总机号码:0371—22868833

Copyright © 2022 勘察设计协会 版权所有  苏ICP12345678  XML地图